【美】《福布斯》(亚洲版) 2月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市场:需求达1.8亿,其中的430万有迫切需求,而合格的服务者只有2万人。这就是中国的心理健康市场。官方估计每100个大陆人就有13个有心理障碍。近年来,这个市场有了先行者。2015年11月,民营的温州康宁医院在香港上市,目前的股价是38.7港币左右。该医院成立于1996年,目前是大陆唯一一家民营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2至201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71亿元、2.26亿元、2.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320万元、3620万元、5120万元,按照2014年收入计算,在中国精神科医疗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该医院的创始人管伟立原来在温州当地的国有医院工作,有感于精神健康医疗资源的匮乏而下海创业。不过20年后的今天,这种匮乏状态并没有得到缓解。目前,中国大陆平均1万人只有1.7张心理治疗床位,远低于全球平均的4.4张。与此同时,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暴力事件和冲突时有发生。
弹尽粮绝?
【英】《经济学人》 2月20日
全球股票市场陷入熊市,金价飙升,美联储再次面临降息的压力。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央行对抗经济衰退的种种手段已经不再起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负利率、量化宽松等重磅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但正面作用并不大,经济复苏乏力;副作用却不小,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债台高筑。是时候出台财政政策予以配合了。过去几年,发达国家奉行的节俭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应该扭转过来了。可行的政策选择包括:“派糖”,央行印钱直接发给民众以刺激消费;通过减税等方式提高收入,促成收入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此外,行政机构的改革也很有必要,即便在发达国家,审批和许可证也依然让人头疼。显然,政策工具并没有用尽,政治家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而如果他们继续争吵和对抗,最终吃亏的是他们:一旦民粹主义政治得势,现在在台上的那批人就会失业。
德国人为何将钱存放在错误的地方?
【德】《明镜》 2月20日
德国民众一直视节俭为美德,即使在当前零利率储蓄的背景下,他们仍将27%的经济来源用于储蓄。但德国民众却没有因此越来越富裕,而是越来越拮据:按照统计数据,2003-2013年间,德国家庭的平均净资产只增长了300欧元,如果算上生活成本开支的增加,相比2003年,家庭的平均净资产缩水了15%。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德国人虽然以经济强大为荣,但其中产阶级的净资产还没有法国、西班牙或意大利的一半多。他们的资产不但没有升值,反而在缩水。相比其他工业国家,德国民众更加相信国家会对一切负责。因此,他们并不擅长及热衷理财、股票等金融投资,也普遍被视为不善与钱打交道。德国人的这一特点将加剧国内社会关系的紧张,未来几年,由于养老金不够开支,将有数百万退休人员依赖于政府。对于这一事实,有必要马上行动起来,鼓励民众进行资产管理,在学校从小对民众进行教育。
瓦尔斯缘何紧张?
【法】《快报周刊》 2月17日?
近几周以来,面对后续的恐怖主义威胁、难民问题、修宪引发的争议、与埃曼纽尔·马克隆的竞争等等,法国总理曼纽尔·瓦尔斯被推到风口浪尖。每次他讲话或接受采访时,表现都颇为紧张。为加强反恐,保障法国人的安全,瓦尔斯建议将实施紧急状态及授予总统权力废除恐怖分子法国国籍写入宪法,国民议会以317票赞成、199票反对、51票弃权通过了修宪草案,并将紧急状态延长至5月26日。瓦尔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欧洲仍将发生其他大规模恐怖袭击,法国会坚守承诺,按之前的配额计划接收16万难民中的3万人,但拒绝接受永久性难民安置配额计划。这表明法国与德国在欧盟化解移民危机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法国在外交上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