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夜网论坛登录入口,一品小红楼论坛,爱上海,龙凤论坛,栖凤阁论坛(全国信息)武汉

图片故事 | 三峡原乡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图、文 陈文 日期: 2018-01-03

2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的视线向长江三峡这一片古老的大地凝视,最让人心悸的不只是江河容颜,还有百万移民、泱泱百姓。

1993年开始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分期进行,直至2010年9月,共计搬迁移民139.76万人。当三峡大坝地标似的横亘在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版图中,海拔175米的长江水位已经跃过高岗山峦,吞下城池田地,淹没了长江上游20个县市区行政地,构成了中国式新地形景观:高峡平湖。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2003年6月开始蓄水,接下来发电、通航等综合效益逐步发挥,三峡库区进入“后三峡时代”。

三峡移民背井离乡,很多外迁异地。他们告别的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有自古至今的乡土文化,人文背景。迁移,对于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来讲,既是生存环境的大改变,也是一次命运大转折。

移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非志愿迁徙、流动、择址、新居,环境、形势均迫使这个群体必须先谋生存,后求发展。他们的社会身份发生了确实的扭变:对于故乡来讲,他们成为流落外地的过客;对于迁入地来讲,他们却又是异乡人。我看见,他们的焦虑,他们的孤愁,更难忘记他们一颗颗灼烫、跳跃的心。

我零距离地目睹了这一场撼天动地的人类历史大迁徙,用相机定格了三峡移民这22年间(1993年-2015年)的系列瞬间。我希冀,这些图像记载的不仅仅是他们在峡江中过往的人生事实,而且是一帧帧能够寄寓移民们舒心与温暖的原乡记忆。

2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的视线向长江三峡这一片古老的大地凝视,最让人心悸的不只是江河容颜,还有百万移民、泱泱百姓。

2002年11月,湖北宜昌市三斗坪。经过紧张的建设,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即将截流。工地上,以三峡大坝为背景拍纪念照的生意正红火着哩!

2008年1月,重庆巫山县。林特产业在三峡蓄水后成为库区移民经济重要的支撑点,这些物质运往城镇流通。水运码头因而成为重要的经济传输枢纽。

2003年6月,湖北秭归县归州镇。海拔135米的水位淹掉了原来的商业街,这个标志依然伫立着,但物是境非。

2015年2月,重庆巫山县。腊月里,在外工作的移民青年回到三峡家乡举办婚事,依然按照村镇里的风俗在江畔公路边摆起了酒席,洋洋洒洒三四十桌,好不热闹!

1993年2月,重庆巫山县巫峡口。三峡工程原貌恍如隔世,这一年开始启动移民。一年一度的冬季枯水位,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有大面积的河滩,十余年后,三峡二期蓄水淹没至此,它永远地没入江底。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51期 总第851期
出版时间:2025年11月03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
鹿邑县k6w121| 沙河市qxl620| 京山县6ir60| 邵武市ie5704| 青州市zfg629| 清徐县n5f741| 三原县aii811| 德阳市5zz487| 绥化市ug5492| 四子王旗zao661| 乡城县q5y2| 杭锦旗e5n487| 油尖旺区ftt150| 兰溪市66f399| 汤原县uyq687| 梓潼县4gz827| 集贤县zf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