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雨菲在澳大利亚(受访者提供/图)
相关报道详见《陈雨菲:想赢丨封面人物》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结束了几年羽毛球的系统化训练。那是一个漫长的夏天,好在有雅典奥运会。
那届奥运羽毛球项目里,世界排名第一的林丹迎来最大滑铁卢,第一轮就爆冷被淘汰。女双比赛,杨维/张洁雯和高崚/黄穗会师决赛,在这项中国女队传统强项中,两队世界顶级女双展开了胶着但缓慢的角逐。女双球速比男双慢,常相持几十拍,一个球打下来好几分钟,总有些犯困。连解说都有些无话可说,只能不停重复:“女双是几个项目里场均耗时最长的一个,特别是强者之间的对抗,有时候一局就要一个多小时?!?/p>
最后只记得打混双的高崚,从头笑到尾,一边笑,一边把对手封得无话可说。
一年后的世锦赛,张宁与谢杏芳会师决赛,最后谢杏芳以2比1战胜师姐,拿下第一块世锦赛金牌。从这时候开始,女单战场几乎成了她们的角力。大大小小的公开赛走到最后,总是二人隔网相对。
那时候,中国国家队女单队员后备充足,有蒋燕皎、朱琳、汪鑫、李雪芮、王仪涵、王适娴、王琳……很多新生力量都在排着队上台。
这样的情况延续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王仪涵四强不入,李雪芮在半决赛上十字韧带撕裂被淘汰,铜牌赛因伤弃权。西班牙的马林、印度的辛杜和日本的奥原希望分获金、银、铜牌。
国羽女单从此进入悠长暗夜,在各个公开赛决赛舞台、甚至四强舞台都是身影寥寥。直到2018年,陈雨菲拿下福州公开赛的冠军,打破中国女子单打在超级500以上赛事近两年的冠军荒。她为中国女单撕开了一道口子,在接下来的几年,又把光照了进来。
采访陈雨菲时,她说的最多得两个字是“坚持”。场上要坚持,训练要坚持,职业生涯也要坚持。细细看来,这两个字确实最贴合她的职业生涯。毕竟中国羽毛球女单能打到三个奥运周期的主力队员实在不多,上一个大概还是张宁。
想到有一年看日本公开赛,张宁与谢杏芳争到第三局,打到29平,按规则谁先到30谁就赢。最后,张宁一个劈杀赢了比赛。后台采访,她说:“我就想着,坚持。再坚持一下,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