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客》9月22日
优衣库追求全球统治
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的目标是成为“最受喜爱的、第一的品牌”。目前,他们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制造商和零售商,仅次于H&M和Zara。优衣库的产品线非常简洁,每年推出大约6000种款式,远少于Zara的9000种和Shein的16.5万种。它们的服装设计注重基础款和功能面料,没有标签,这样简洁的设计使优衣库能够适应各种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优衣库正在进行全球扩张,以百万件级订单和多国生产(泰国、越南、孟加拉、中国、印尼)确保稳定供给和价格一致性。优衣库在全球目前已有2500多家门店,北美市场近年营收增长30%以上。他们通过UT授权与联名(KAWS、迪士尼、吉卜力、沃霍尔)和对MoMA、Tate、卢浮宫等机构的资助拓展公域影响,品牌大使涵盖费德勒、国枝慎吾与凯特·布兰切特。在可持续叙事方面,优衣库宣称他们不是快时尚,2030年目标为门店与办公室温室气体减排90%,18%的产品采用再生/低碳材质,推进PFAS替代防水,并以不销毁库存和大规模旧衣捐赠支撑社会责任。

《经济学人》9月20日
以色列是如何失去美国的
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与西岸定居点扩张背景下日益孤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与法国已经承认或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本是以色列避免被国际孤立的最后支柱,但美以同盟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民调显示,支持以色列优先于巴勒斯坦的美国民意降至25年来新低;有43%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民主党选民对以色列的好感在三年内由63%对以色列、23%对巴勒斯坦,转为大致均分;30岁以下福音派在2018–2021年间支持以色列的比例由69%大跌至34%,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下跌。共和党选民的支持下滑更多源于利益分歧:反对援乌的情绪溢出到对以色列的军援;以色列对卡塔尔和叙利亚的打击破坏了特朗普谋求的地区和平布局,金主阶层部分转向海湾国家。加沙的人道灾难削弱了美国舆论的耐心,一些保守派评论员反感被拖入与伊朗的冲突。将批评以色列等同反犹的指控因滥用而“钝化”,被认为反而伤及全球犹太社群安全。经济学人认为,长期民意转向比政府间龃龉更难逆转;若丧失美国公众支持,对以色列将是灾难。美国现有对以色列每年38亿美元的十年期军事援助协议将于2028年到期,特朗普可能拒绝照单续签。内塔尼亚胡鼓吹“超级斯巴达”式独立强硬路线,可能将以色列不可替代的保护者美国推离,构成严重的战略误判。

《时代》9月29日
够了
查理·柯克之死引发全美震动,这是近年美国政治暴力不断累积和升级的又一体现。2021年,特朗普支持者袭击美国国会大厦时,记录在案的针对国会议员的威胁超过9600起。2022年,又发生了多起暴力事件,包括袭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丈夫保罗·佩洛西,以及纽约州长候选人李·泽尔丁被刺未遂等。2024年,特朗普本人也面临两次暗杀未遂事件。这些事件并非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由四股力量叠加触发:日益极化并带有人身贬损色彩的政治修辞,降低了部分人对“政治对手”施暴的心理门槛;枪支的高度可得性,使得瞬间冲动或高度情绪化的意图可以迅速转化为不可逆的致命后果;信息生态中虚假叙事和阴谋论的扩散,放大了群体的危险感知和自我正当化;而对公共机构和程序性规则的不信任,则把这些因素固定为一种“常备风险”,令社会处在一种“易燃状态”。因此,当媒体和社交网络以高速传播“放大镜”的角色叠加其上,任何一起事件都更可能被模仿、被政治化、被链式激化。政治暴力在当下美国已从“边缘异常”滑入“可预见风险”的地带,如果不治理其结构性驱动机制,事件的重复和升级几乎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