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段对话》,2019,五扇彩绘门,旧木门上丙烯(格雷/图)
明黄服饰、鲜红背景、亮橙色面具、渐变几何图形……这些高饱和度的色彩与具有非洲特色的图案交织在一起,唤起人们对那片充满多样性和活力的大陆的想象。
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卢贝娜·希米德”于2025年1月18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回顾了这位非裔艺术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历程。

展览现场 (格雷/图)
希米德于1954年出生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五个月大时随母亲移居英国。作为英国20世纪80年代黑人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创作一直致力于重述黑人的群体经验和历史创伤。“当那些曾经失语的人重新开始讲述,我们阅读到的将会是怎样的历史?”这是希米德在创作中持续求索的问题。
早年学习戏剧舞台设计的希米德,常常将肖像绘于真人大小的人形立牌上,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性和沉浸式空间。这些人形立牌的最初灵感源于伦敦餐馆街边的宣传立牌,它们有时作为独立的画作呈现,有时作为大型装置作品成组出现。

《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呈现了近百件希米德搜集并在其表面复绘的陶瓷餐具(格雷/图)
《金钱的命名》(2004)是希米德的代表作之一,她创造了上百个职业各异的黑人形象,用色彩绚丽、材质多样的拼贴呈现在人形立牌上。本次展览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个形象,配以每个人物的自我介绍,为非裔族群提供了表达的舞台:
陶艺家——
我的名字是齐娜
他们叫我莎莉
我做的盘子曾被国王使用
现在国王失去了他的房子
我找到了我的声音
画家——
我的名字是马列佩萨恩
他们叫我波莉
我曾经绘制塑像
现在我擦洗墓碑
但我有阳光
药剂师——
我的名字是妮拉
他们叫我珍妮
过去我种植治疗疾病的草药
现在我种花来让富人开心
但花朵们很美
……

《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呈现了近百件希米德搜集并在其表面复绘的陶瓷餐具(格雷/图)
希米德的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拼贴、声音装置等多种媒介,以肖像绘画最为人所熟知。画面中的人物看似来自特定的历史瞬间,但其实大多源于希米德的想象并在她独特的视觉语言中被赋予血肉丰满的形象。

《宇宙珊瑚》,2024,布面丙烯及木炭(格雷/图)
在希米德笔下,街头巷尾的黑人商贩化身为庄重的大尺幅肖像画的主人公,优雅地展示他们的服饰和行业。在此之前,他们或许从未以类似的方式进入过艺术史——在西方绘画史中,类似的大尺幅全身肖像大都用来描绘王侯将相的光辉形象,而其中的黑人往往作为一种装点。
在《五段对话》(2019)中,五块将近两米高的门板上分别描绘着装扮时髦的黑人女性,她们自信从容地站在门前,像是随时准备与人交流。希米德用这样的愿景来重写既有叙事,为在历史中失去姓名的个体赋予身份、形象和尊严,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将她们画进现实。”

《金钱的命名》,2004,十个人形立牌(格雷/图)
2017年,希米德作为年龄最大的候选人成为了英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大奖——透纳奖历史上第一位获奖的有色人种女性。透纳奖评委会评价称,希米德“毫不妥协地处理包括殖民历史以及种族主义在内的各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