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夜网论坛登录入口,一品小红楼论坛,爱上海,龙凤论坛,栖凤阁论坛(全国信息)武汉

垸、圩、堤坝: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这儿呢?丨记者手记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欧阳诗蕾 日期: 2024-07-29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7月8日晚,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大堤决口完成封堵 (新华社/图)

相关报道详见《直击洞庭湖团洲溃口一线:决口完成封堵,但恢复生活还需时间

每年的6月至8月是中国大多数河流的主汛期,洪水集中发生在这几个月。在国内今日的交通条件之下,记者往往在一天内就可以赶到灾难现场进行报道。

每一场赶赴洪灾现场的路程,我都会有点不安,因为沿途经过的地方,几乎排出了一组清晰的差异序列。我启程的大城市往往在酷暑、安全和空调中,我乘高铁首先抵达的是当地所属的市,再乘车到县城和中心城镇,这些大多都是当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看起来毫无灾害痕迹,最后我在暴晒的县城换车去洪灾现场。

洪灾地点往往是沿河、湖、山的村庄。到了乡村的小路和堤坝,人开始变少,毁坏的房屋变多,有时是一片汪洋,灾难的浓度渐渐增加。

2024年7月,我的家乡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发生洪灾,洞庭湖团北村堤防决口,到7月6日11时,决口处达到226米。决堤之后,团洲垸内超92%的面积被淹,五千多村民陆续转移到县城的四个安置点。我恰好在华容,这次的所有采访是用家乡话完成的,“1996年洪水后建的屋,这次又被淹了。”一位老人家和善地对我说。

采访时,当地的老人们总是说起上一次更大的洪灾,往往是1996、1998年的长江洪水,偶尔有更年长的人会提到1954年那场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他们也提到在水边居住,对水的情感一直又敬又畏,可以预见到与之相伴的危险。每次听到这里,我脑子里总会闪出一句疑问——“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这儿呢?”

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答案。在安置点,70岁以上的村民们几乎对洪灾抱着一种已经认命的平和,40岁到五十多岁的村民在灾害后反应相对激烈。但住在安置点的都是相识多年的邻里,无论跟工作人员吵不吵,生活还是要继续,大家聚在一起,笑话也还是要讲。

2016年,老家华容河决堤时,相关部门用卡车填埋溃口,当时的华容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为何还在使用这么落后的填埋溃口的方式?当时,我正在安徽铜陵的几个村里跑洪灾,想回老家采访报道,但走不开。等我回家的时候,网络上还在为这件事吵得很热闹,但老家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县城是平静的。

当时我22岁,执拗、激烈地追问在政府工作的亲人们,关于这场洪灾的具体情况。这次在老家华容采访洪灾,我30岁。人在30岁和22岁时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已经很不一样了。

在洞庭湖周围,垸被分为三类:人口密集、经济集中的重点垸,经济体量稍低的一般垸,和临湖、地势低的蓄洪垸。团洲垸就是蓄洪垸。对华容县城来说,团洲因为与洞庭湖离得近,县城和周边地区常有人特意到团洲来钓洞庭湖的鱼。但在日常生活中,县里的人们很少能清楚地意识到,蓄洪区与县城里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蓄洪区对洪灾各有各的说法,安徽叫“破圩”,湖南叫“倒垸”。对蓄洪区来说,洪灾风险是重复的,安置点总是在镇上和县城,这些年的洪灾跑下来,我对“垸”,对“圩”,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始终没办法那么心安理得。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52期 总第852期
出版时间:2025年11月10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
靖远县vlv744| 唐山市3fy573| 湖南省3sq192| 福泉市ve3846| 蕉岭县ntn68| 郯城县g3n914| 昭苏县kjj307| 治县。3tt434| 汉沽区uh1587| 冕宁县nvc211| 循化gj2473| 嘉善县loq465| 疏勒县n2b595| 如皋市ijn390| 恭城2tv984| 无棣县2tq86| 社旗县gh2322